講述者簡介:
陳伊清,男,1960年生,教授級高級工程師,長期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,曾任十幾項省重點工程建設地勘項目負責人或技術審查,榮獲省科技進步獎、國家級等多項優(yōu)秀工程勘察獎。
上世紀九十年代,那是個火紅的年代,也是個艱辛的年代。作為當時福建省水電工程“五朵金花”之一的福鼎桑園水庫電站,正是在那個時期興建的。
福鼎桑園水庫最大壩高84.2米,為當時省內最高的砌石拱壩。從1989年初步設計到1992年開工,再到1995年建成,歷時整整6年。那六年,我們跋山涉水,風吹日曬,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累與苦、汗與淚。隨著歲月的流逝,曾經的艱難困苦都漸漸被淡化,讓人難以忘懷的反而是一些不經意間的小事。
1993至1994年間,是桑園水庫電站工程施工的緊張期,也正值連接福州至福鼎的104國道全線改擴建施工最繁忙階段。原來的104國道是砂土路,道路狹窄,山路崎嶇,車輛一過塵土飛揚。從福州至福鼎約250公里的路程,正常情況下,行車要8小時。一路需翻過四座山嶺,橫跨三條大溝,所以那時候去福鼎,只要知道到了第幾座山嶺、第幾條大溝,就能判斷離目的地還有多遠了。因為全線修路,那段時間,往來福州至福鼎一路要走上兩天。
記得1994年冬天,設計院一行人在工地處理完工作后要返回,一行11人都擠在一輛二手的老豐田面包車上。在當時,這輛小車可算是很有“顏值”的高檔車。由于104國道修路,我們早上從福鼎出發(fā),一路走走停停,顛簸不斷,直至傍晚6點半才走出了65公里。就在汽車爬上第一座山嶺的分水嶺時,車身電路出現(xiàn)故障,車燈全部熄滅。冬天山區(qū)天黑的早,且云霧籠罩,不到7點,道路已經看不清楚。而這時,距離福安城關還有近30公里的路程。
在前不著村、后不著店的漆黑山頂上,坐了一天車的11人,個個都疲憊不堪,肚子早已餓的咕咕叫響,冬夜里陣陣寒意不斷襲來。無奈之下,我們在車上召開了應急方案臨時會議,原來沉悶的氣氛一下活躍起來。經過熱烈討論、“民主”商議決定:除年紀大的總工外,每人按一節(jié)課45分鐘的時間輪流在汽車前方引路。司機小張取出了當時司機必備的“小型家電”手電筒,交給了第一位的“領路人”,由他在前方通過手電筒的光亮指引汽車前行。與此同時,車上的人輪流講笑話,輪到實在說不出笑話的就自認受罰。有人從包里掏出了半袋餅干,大家也顧不上體面,蜂擁“搶奪”……就這樣,在笑聲、怨聲,以及斷斷續(xù)續(xù)的呼嚕聲中,我們順利下山。到達福安城關時,已是凌晨3點鐘。
這一天一夜,我覺得過的特別快,早已忘了什么是累、什么是困,什么是苦,留在腦海里的全是大家的歡聲笑語,別樣趣味。
1995年6月,福鼎桑園水庫電站建成投產,104國道也改擴建完成,鋪上了水泥路面,福州至福鼎的路程由原來的8個多小時縮短為5個小時?,F(xiàn)在去福鼎更便捷了,高速3小時,動車最快1小時17分,給人們旅游出行都帶來了極大地方便。
工程簡介:
福鼎桑園水庫攔河壩為三心雙曲變厚砌石拱壩,最大壩高 84.2m,是福建省當時最高的砌石拱壩,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 142km2 ,水庫總庫容7350萬m3,桑園水庫以發(fā)電為主,兼有灌溉、防洪和供水等綜合效能的工程,電站裝機容量為3×12.5MW,多年平均發(fā)電量為1.08億hW·h。工程于1992年6月開工。1995 年6月16日投產發(fā)電。2000年獲國家優(yōu)秀工程勘察銅獎。
(整理 黨委辦)